您好,欢迎访问圆孕国际!

全国分享:生小孩的科学方法

圆孕国际

生小孩

祝 你:好孕连连
祝 你:喜得贵子
祝 你:喜得千金
祝 你:儿女双全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 主页 > 备孕知识 > 行业动态

家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让双胞胎互不干扰、专注学习的朴素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11 21:40人气:


专注力的培养对于双胞胎个体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家庭课题,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对七八岁精力旺盛的小学生们。房间任何角落随手拿起一件玩具,俩人都能交流半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集中精力,俩人互不打扰地专心学习?


在这方面,我家尝试了一些朴素的小方法,没想到慢慢坚持下来,也逐步看到了一些小进步。特意整理了几条分享给大家。


1保持居室整洁,


建立专注的“环境基础”


我家不大,两个孩子住在同一个小房间,要睡上下铺。学习桌互相对着,钢琴挤在他们身后的角落里。这样小的空间如果稍有混乱,就会让人心浮气躁,难以沉下心来做事,更别说专注了。

而且如果用过的东西不及时收拾好,俩人的东西很容易就混在一起,找起来会占用很大精力。

到了冬天,孩子们早起往往懒得叠被子。被子摊在床上,让人看了昏昏欲睡。


改变的时机是怎么来的呢?


当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看《士兵突击》《少年特种兵》等军事题材的小说时,便用其中的故事引导他们:

——老兵对新兵说过:“好的内务是可以锻炼军人素质的。”你看,作为“后进兵天堂”的草原五班,人人都不叠被子,房间乱糟糟的。只要一进门,还没见到人,就知道这个班上的兵是散漫的。可是钢七连的宿舍,个个都是床铺整洁窗明几净,所以他们才能精神抖擞地迎接每一天的训练。你们喜欢哪个宿舍呢?

——当然是钢七连的宿舍!

于是,孩子们整理好了房间,叠好床铺。在这样的房间学习做事,头脑清爽好多。




2提前做计划,


建立专注的“任务栏”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到了一个旅游景点,提前没有做攻略,很可能就是看到别人往哪里走,我们也随大波跟着走,免去自己思考的麻烦。

孩子们对于学习也是一样。以前他们没有提前做计划的意识,在学习时,往往是哥哥想起来做题,弟弟就凑过来跟着瞄几眼,哥哥算出一个答案,弟弟还没算出来,就问哥哥是怎么做的。哥哥便停下来给他讲。

这样的学习交流看似是“互相促进”,家长走过来乍一看还觉得挺欣慰:“孩子毕竟是在讨论学习嘛。”但如果细想起来,其实这样的交流能起到的“双向促进”作用很少,反倒对双方的“独立思考”都是干扰。弟弟不问哥哥,自己想想,兴许也能做出来。而哥哥呢?本来在做题的专注状态中,要反复跳出给弟弟讲他本来已经会的知识。长此以往,孩子们的专注力、独立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都难以养成。


究其原因,是俩人没有对各自要做什么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所以,我试着引导他们提前做好计划。比如晚上睡觉前,让孩子大致计划好明天早读、午休、课后服务、晚上回家要做什么。尤其是周末,玩耍、做家务、学习、练琴等都等着他们去动脑筋安排好。

我发现,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计划后,他们很少再落下重要的事。也没再出现过晚上准备睡觉时忽然想起一个明天要交的作业还没完成的情况。


而且,因为按计划中的“任务栏”行事,就会缩短任务间切换衔接的缝隙,提高了效率,玩的时间反而多了,玩的时候也就更酣畅淋漓了。


当他们感受到了做计划所带来的好处后,就会慢慢习惯计划,也会专注于履行自己的计划。逐渐地,他们做出了在我看来是双胞胎孩子比较有意义的进步:


彼此间开始朝着独立的个性化、差异性方向发展。


当一个人在学习时,另一个人按照计划可能正在弹琴。当他俩同时完成各自的目标后才能一起玩。为了不给“小集体”拖后腿,俩人都忙着完成各自的任务,顾不上互相打扰了。这样,精力变得逐渐集中起来了。


3避免打扰,


各自进入深度思考



可能世间万事的困惑都可以从源头寻找答案。


犹记得他们还是婴儿时,我曾被困于双胞胎睡眠的互相干扰。后来我发现,他们之所以很容易被另一个的哭声吵醒,是因为处于浅睡眠的时间长,所以容易惊醒。如果真的睡熟了,在别人的哭闹声中往往毫无反应,依然酣甜。于是我认真学习了如何让他们更快进入深度睡眠的拍睡法,最终让孩子实现了安睡整晚的“飞跃”。这个经验成为我公众号的开篇之作《双胞胎的睡眠训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转看看。难以想象,如果这最初的“睡眠关”没有过,我是否还有精力拼到现在……


从最初的经验里受到启发:避免互相干扰的最重要方式依然是彼此能专注于各自当下所做之事,沉浸在独立的深度思考中。而进入深度思考的前提正是避免互相打扰。这是个互为促进的过程。

图片

就像婴儿期我们进行睡眠练习时,是两个家长在不同的房间分别进行“拍睡”。等到孩子们适应拍睡后,再逐渐过渡到一个大人同时可以哄睡两个孩子,最终实现独立入睡。


于是,父母要引导孩子尽量避免被干扰。


如何减少孩子间的干扰?


  设定截止时间


设定截止时间是我家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每天最晚几点要收拾书包洗漱睡觉。如果孩子磨蹭或互相影响,超过了这个限定时间,剩余没做完的事只能第二天找时间补。如果事情越积越多,那只有占用周末的时间把积压任务“清零”。周末是孩子们的黄金时光,心心念的玩耍、看电视怎么能被占用?一想到此,平时也就能尽量抓紧时间,减少互相的嘻哈打闹了。这也是孩子们学习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过程,为今后学习做长期计划打下基础。


  干扰性强的活动分开进行


因为我家地方小,孩子们练琴和写作业都在同一个房间。长期如此,他们倒也锻炼出了在琴声中写作业的本事。而对于一些需要读出声的活动,例如“朗读录音打卡”、听写、或者父母对其中一个孩子的单独指导等,就安排在客厅,以避免互相干扰。


如何减少父母对孩子的干扰?



当父母经过正在专心用功的孩子身边,发现他们有题做得不对,作文有明显错字,或者钢琴又弹出错音时,你会忍不住打断孩子,立即指出他的错误吗?

我以前就忍不住。他们做题时,我不放心,担心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在房间里陪着,不时看看他们做得怎么样。逐渐地,我发现我打断得越多,他们问我问题就越频繁。与其“犯错”被父母指出来,不如干脆直接问。

所以就从我说“这道题错了!”“这作文怎么能这么写呢?”

变成了孩子问:“妈妈,这道题怎么做……下一道呢?”“妈妈作文下一句怎么写?然后应该怎么写?”


父母对孩子不时的“小打扰”,固化了他们对自己的“大干扰”。


于是,后来我和孩子约定好:题目有不会的,先空着,都做完了自己再返回去想一遍。如果还不会,我再统一讲。作文在写之前列好提纲,可以把提纲和自己所找的素材给家长讲讲。家长只在大方向上帮着参谋一下,具体行文措辞就由孩子自己发挥了。


这样,我就从他们的房间退了出来,专注于做自己的事。看书写字也不用等孩子睡着了。

有一次乐山问我数学题,我的目光还聚焦在精彩的书页间,头也不回地随口答道:

“等我读完这段,就来。”

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兴奋地对我说:

“妈妈,我自己想出来了!我做完最后一题时,忽然想到了这道题怎么做!”


推荐资讯

在线交流
分享热线

分享热线

15297841406

微信分享
圆孕国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