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的“书香节”我入手了好多书,其中有一本是马克·维斯布鲁斯著的《双胞胎睡眠圣经》。
终于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彻底看明白了。
大宝小宝的睡眠一直算是比较好的。
但前3个月真的是属于能把人折磨疯的100天。
那其实也真的不是他们的错。当时他们吐奶太过严重,需要整夜整夜的被大人抱在怀里呈45°斜坡角度靠着靠垫睡觉,不然就是没玩没了的哇哇吐奶。
100天过后,他们突然就不吐奶了。除了睡觉前需要哄睡外,夜晚睡眠一直很规律。
1岁半以前:9点左右睡觉,第二天早上8点半左右醒。夜里喝4次奶:8点半喝一次睡觉,12点一次,3点一次,5点半一次,喝完继续呼呼睡。
2岁以前:9点左右睡觉,第二天早上7点半左右醒。喝3次奶:8点半喝一次睡觉,12点一次,5点一次,喝完继续呼呼睡。
2岁半以前:9点左右睡觉,第二天早上7点半左右醒。夜里12点喝一次奶。
2岁半以后:断断续续不再喝夜奶了。晚上9点半左右,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7点半左右醒。
直到现在,他俩睡眠都特别好,晚上关灯禁言后5分钟内,一定会进入梦乡。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看这本书?
除了我们的双胞胎社群中不断有妈妈们发出灵魂求助外,我其实也是在探索,双胞胎睡眠方面究竟会有哪些问题?有什么改善方法?有哪些规律可循?
这篇也算是《双胞胎睡眠圣经》的读书笔记吧。
这本书我反复看了3遍。所以开篇说的是看明白了,而不是看完了。
说真的,看第一遍的时候,心浮气躁,完全看不下去,看完后也是一头雾水。
虽然知识性很强,但文字内容比较晦涩,部分章节内容还很容易把思路带跑偏。
正是这个原因,才打算写这篇文章。希望能精简提炼核心知识点,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也在看这本书,也是一头雾水,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和引导。
我们不妨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解读这本《双胞胎睡眠圣经》吧
01自己当前面临着哪些问题?
1、每天都面临的让你倍感焦虑的实际问题:
人手不足,你们都特别累。
双胞胎作息不同步(不同时吃,不同时睡),你完全没有休息间隔。
相互影响(一个哭都哭,一个醒来吵醒了另一个),你很崩溃。
2、大人状态:过度疲劳、缺乏睡眠、精神不佳、烦闷抑郁。
当你睡眠不足时,你连自己都很难照顾好,更不要说照顾孩子以及打理家务了。
如果你是剖腹产,产后恢复期会更加艰难和漫长。
3、孩子状态:因睡眠不足引发的各种问题,通过唯一的表现手段“哭”来倾诉。
当这样那样的问题已经出现,可怜的小家伙没有办法和成人进行任何语言和行动上的沟通,他们只能使出唯一的法宝:哭!
如此这般,家长们立即变得紧张、烦躁、不知所措,他们会想尽办法安抚婴儿,尝试各种方法让婴儿平静。
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位家长都能意识到,睡眠缺乏才是孩子们大声哭闹的真正原因!
种种问题折磨的你濒临崩溃,来,让睡眠训练拯救你吧~
02什么是睡眠训练?
睡眠训练就是按照既定的程序,逐步引导,使宝宝形成条件反射做的生理机能,让原本睡眠无规律的孩子逐步走向规律化作息,按时吃按时睡。从而给养护者带来足够的休息和自由支配时间,避免手忙脚乱。
03睡眠训练有没有什么弊端?
睡眠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让大人都拥有好的睡眠。弊端不清楚。但好处一定有。
帮助你的双胞胎或多胞胎学会自我安抚、晚上自己睡觉,白天定时、定点打盹养神,这可以实现双赢!
这种双赢体现在既能让婴儿们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也能让大人们像婴儿一样拥有甜美的睡眠!
一旦同步化训练完成,睡眠训练也就接近成功,父母也可以明确的知道在一天当中的什么时间段里他们是自由的,他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自由时间。
04开始执行睡眠训练法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调整心态:正确理解睡眠,从心里上接受并认可睡眠训练法。并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
很多人都觉得入睡是人类的自然行为。但对婴儿来说,入睡是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的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
不管是异卵双生还是同卵双生,不管是两个男孩儿还是两个女孩儿,亦或是一男一女,如果你希望你的双胞胎宝宝能拥有良好的睡眠习惯,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今早对他们进行睡眠训练。
2、寻求支持:将计划和参与带孩子的所有家庭成员沟通,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并一起坚定的执行。
了解并学习双胞胎及多胞胎睡眠训练法的最佳时机是在你的孩子们出生之前。
但如果此刻正在阅读的你已经当了妈妈,并且饱受睡眠不足之苦,请不要试图一个人解决这个问题,孩子的父亲此时必须和你共同努力,才能帮助你和孩子走出困境。
事实上,作为母亲你应该考虑清楚谁可以和你一起齐心协力地对双胞胎进行睡眠训练,并且尽量让来帮你照顾孩子的人可以按照你们制定的规则有效地执行。
3、了解你的孩子
对于双胞胎而言,他们首先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其次,他们在很多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许多双胞胎的家长很早就注意到双胞胎在性格和习惯上的差异和不同,哪怕他们是同卵双生。
4、做好基础知识储备,正确认知健康睡眠
(1)正确认知“一觉睡到天亮”的真正含义:整夜觉与吃夜奶并不冲突,与其说是睡整夜觉,不如说是规律睡眠。
简单使用“一觉睡到天亮”来表示孩子又高质量的睡眠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有规律的夜间睡眠”。
只要这种夜间喂养是有规律的,孩子的入睡和起床时间也是良好和相对固定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孩子的夜间睡眠是有规律的。
大宝小宝当时每天晚上都要喝奶,到点就饿了,饿了的表现是翻腾哼唧,但还是处于半睡眠状态。
奶瓶拿来后(我们是混合喂养,图方便,晚上喝奶粉),他们闭着眼睛咕咕咕几分钟很快就喝完,然后继续睡,全程不醒也不需要哄。
喝完后大人也同步睡去,前后最多不超过20分钟。我觉得我和队友的睡眠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很多妈妈会问:要不要断夜奶啊?什么时候断夜奶啊?
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要断夜奶?断了夜奶带来的利好是什么?如果不断夜奶那么影响又是什么?
如果你正在纠结夜奶的问题,不妨用这几个问题问问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权衡利弊,做出判断。
如果你是纯母乳,次数过于频繁,那不妨尝试将母乳挤出来,让孩子晚上用奶瓶吃,一次吃的量会比较多,保持时间更长。确保每次吃奶间隔时间不小于3小时,同时吃完后孩子没有清醒的活动时间。
如果你双胞胎宝宝中还存在不吃奶瓶不认奶嘴等这样那样的高需求问题,而你们照顾孩子的人手不够,真心建议今早先解决掉高需求的问题。这其实有点“穷人家孩子早当家”的感觉,先解决“生存”问题。
(2)不是累了就能睡好觉
很多家长可能已经注意到,如果婴幼儿白天的短暂睡眠收到影响,那么他们的夜间睡眠也不会太好。
有的家长认为,如果孩子白天精力十足,不愿意休息,那不如随他们去,筋疲力尽后晚上也许会睡得更香。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日间异常精神很可能是孩子缺乏睡眠而过度兴奋的表现。
(3)越睡越香
从医学角度分析,当孩子们在白天完成短暂的睡眠时,他们身体里的压力荷尔蒙含量会降低,从而导致孩子的身心压力变小,那么在清醒时也会更加恬静、温顺。
而孩子的状态越是恬静温顺,他们就越容易在需要睡觉时安然入睡,也越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换句话说,白天的短暂睡眠会促进夜晚的深度睡眠。睡觉这件事情的最佳状态,就是拥有越来越令人满足的睡眠,且如此良性循环。
(4)清晰的知道健康睡眠的五要素并尽可能带着孩子做到和睡眠规律发展变化的转折点
健康睡眠的五要素:
睡眠总长度
日间小睡
睡眠深度
入睡时间
总体作息规律
各项指标参考下表:
宝宝月龄
睡眠总长度
日间小睡
睡眠深度
入睡时间
总体作息规律
1~4个月左右
14.5~17 h
3~4次
-
自定义
观察时机再训练
6~12个月左右
13~14 h
2次
-
自定义
可训练
15~21个月
12~13 h
1次
-
自定义
可训练
如果你的孩子的发展规律与这个指标不一致,不必惊慌,也不必自我怀疑。
随着你的双胞胎或多胞胎宝宝们一点点长大,他们的睡眠习惯和规律也不断地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作为家长,如果你可以及时注意到这些变化,并在育儿时进行及时而科学的调整,宝宝们会轻松度过每一个变化周期,并始终享受良好的健康睡眠。
当宝宝们的睡眠习惯不断发生变化时,我并不希望你们去细数这些变化到底有多少个。因为那样会让你们变得过于敏感,进而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这些指标大宝小宝当时并不是很符合,准确的说并没有达到。
当时他们白天的睡眠质量很差,基本上白天睡眠主要是一次午睡,但是午睡时间通常较长,而且很规律。当时我就觉得孩子睡眠真的还挺省心的。
如果你的宝宝很小,建议可以尽量往这个指标上靠,但真的不必矫枉过正。
如果孩子真的无法按照这种模式去配合落实,还是那句话,整体规律就好,找到让你和孩子都舒服的状态。
(5)了解睡眠规律发展变化的转折点,并根据孩子情况观察及调整
孩子睡眠发展变化的五个转折点:
六周时,宝宝晚上睡整觉的时间开始延长,夜间入睡时间相对提前。
十二道十六周时,宝宝白天的睡眠开始变得有规律,晚上入睡的时间较之前继续提前。
九个月时,半夜喝奶的情况应该彻底消失,白天只需呀两次短暂睡眠,不需要第三次。
十二道二十一个月,早起之后的回笼觉或者早上打瞌睡的情况不再发生。
三到四岁时,午觉或者下午的小憩开始变得不重要,孩子有时需要睡一会儿,有时不需要。
这些只是参考信息,不需要严格按照这个准确指标来衡量。
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的宝宝的睡眠习惯发展进程和这个事件表不一致,并不代表他有问题。
你要做的只是了解这五个重要的转折点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可能带来的变化。
根据这个时间表来关注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以衡量他们睡眠习惯的改变和发展,并帮助你选择最佳的育儿方法。
从前边的五个转折点的指标来看,大宝小宝当时的睡眠规律完全不符合指标,但有什么关系呢?
他俩的睡眠每天都很规律,大人的睡眠也未受多大影响(一点没影响肯定是不可能的)。
05如何进行睡眠训练?
那究竟该如何进行睡眠训练呢?马克爷爷给了明确的双胞胎睡眠五步训练法。
第一步:在双胞胎宝宝睡意来袭却还未睡着时,将他们从怀抱里放下。正确操作流程如下:
养护者进行一定的身体安抚
观察孩子状态捕捉困意袭来的实际。
轻轻放下,让孩子在似睡未睡时自行安抚并且睡去。
第二步:让孩子们白天获得少量多次睡眠。
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少食多餐。
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让孩子白天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睡觉,而且不止睡一次。
第三步:练习并形成一套固定的睡前安抚程序
在孩子入睡前,许多父母通常会执行特定的程序去安抚孩子,烘托并加深他们的睡意,这一系列的安抚会慢慢变成一套固有的睡前程序。
这其实就是第一步中的第一个操作,即似睡非睡前的养护者进行的身体安抚。
安抚时要把握两个关键点:
首先,要选对时机。
观察记录孩子每天大概什么时候睡眠。到了要睡觉时间,提前创造好睡眠条件。如让一切都缓慢下来,安静下来,状态平稳下来。逐步进入睡眠意识。
其次,在每天固定的时间进行固定的操作。
每天在同一时间段内,开启同一种安抚模式。不能今天唱摇篮曲,明天读绘本,后天又什么都不做。
每天变换不同的花样是无法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也许还以为你是在陪他玩,他会变得更兴奋而无法入睡。
只要你的这套睡前安抚程序可以在孩子们睡意来袭时被实施,就一定可以帮助孩子们将生理上的困倦和来自外界的这些安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旦这种联系被建立,这些安抚程序就会起到促进睡意的功效。
父母要尽可能保持这套程序的连贯性,并尽量坚持每晚都做。但偶尔的调过,或必须的改变,并不会影响整个计划的实施。
第四步:对双胞胎进行全面同步化训练
当睡眠训练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就是要对双胞胎进行同步化训练,让他们的进食和睡觉时间都尽量保持一致。
无论你的双胞胎宝宝是同卵双生还是异卵双生,你都需要对他们进行同步化训练。
同步化训练都有哪些内容?怎么做?
首先,要吃饭时间同步化。
一个人饿了,两个人一起吃。
进食同步化成功的唯一目标和标准就是两个孩子一起吃喝。
其次,是夜间睡眠的时间同步化和日间小睡时间同步化。
当你开始进行睡眠同步化训练时,自然而然地会开始遵循“一个人起床,两个人都起床”这一睡眠同步训练的核心原则。
那句流传甚广的育儿名言“永远不要叫醒熟睡中的宝宝”并不适用于拥有双胞胎的家庭。
如果现实是一个人同时照顾两个宝宝的情况,怎么做到同步化呢?
有时候会出现一个人要同时照顾两个宝宝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进食同步化还是睡眠同步化都变得不太可能。
可以先叫醒一个宝宝,然后适当给这个宝宝一些安抚,再去叫醒第二个宝宝。
如果是喂食,同样如此,先喂饱一个宝宝,再去喂第二个。
所谓的同步并不适分秒不差,而是尽可能地缩短另一个宝宝等待的时间。
一个人照顾两个宝宝的确很不容易很不容易很不容易,大宝小宝4个月左右的时候,我曾经一个人照顾他俩一天。
喂奶是这样的:用一个胳膊抱起一个孩子在臂弯里吃我,让另一个孩子躺着,我的另一只手拿着奶瓶喂他。
睡觉是这样的:他们两个都躺在我的臂弯里,我伸开胳膊一手拍一个。如果其中一个哭的比较厉害,我就抱起来,用脚伸出去安抚躺着的那个。
刚开始的时候也会觉得好崩溃好无助。但回过头来想想,生活中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当时看来很难的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你收获的还是比付出的多。
要想让双胞胎睡眠同步化,需要分床吗?他们会相互影响吗?
双胞胎是否要分床,是否要与父母同床,没有定论,一切以你家的实际情况和你们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让你和家人最舒适的模式。
他们会相互影响吗?如果说完全没有影响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影响通常都发生在哄睡阶段和觉醒阶段。这两个阶段可以通过一个大人安抚一个孩子的模式来解决。
如果你是一个人,可以选择前边说的错峰执行。
大宝小宝从医院回来后就跟我们睡一张大床,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人手不足,照顾更方便。
夜间喂奶方便,哄睡方便,安抚方便。。。总之,一切都是从我们自己最方便的目的出发。
睡在我身边,如果孩子哭了,我不用起床,闭着眼睛伸出胳膊就安抚了。
但如果分床睡,需要我起床,然后跑过去,安抚他,这一来一回的,无疑是在加倍消耗我的能量。
至于所谓的安全问题,无论是分床睡还是一起睡大床,都是要十分注意的问题。如果没有安全意识,即便是单独睡小床,那可能安全隐患更高。
第五步:让睡眠变得轻松愉悦,而不是哭闹连连
从纸面上看,睡眠训练所能带来的好处以及效果非常的诱人。可是一旦真的操作起来,也许并不是那么回事。
许多家庭可能完全无法将作息规律建立起来,也无法开展真正的睡眠训练,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只有一个,就是孩子们总会在训练时大哭,而他们的父母是在受不了孩子们哭。
那么,问题来了。
当双胞胎宝宝们大哭时,真的要对他们置之不理吗?
就这样看着他们在哭泣中自己睡去真的不会有问题吗?
如果是一个孩子哭泣,这会对另一个孩子的睡眠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作者提供了应对宝宝哭泣的三个锦囊:
轻柔安抚法:给宝宝轻怕,按摩,安抚等一系列抚慰动作。目的是让宝宝安睡。
逐渐控制法:时间等待,先让宝宝哭5分钟再去安抚,每次延长等待。最终让宝宝的哭闹时间消失。
放任自流法:任由宝宝哭,苦累了自行睡去。最终让宝宝放弃寻求安抚的奢望。
说实话,我是完全受不了看着孩子们哭而置之不理的。所以对于这三个锦囊,我只接收第一个。
个人认为,孩子任何时候的哭闹都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各方面都满足,为何要哭?
对小孩子来说,如果不是生理上不舒服,那就是情感上有诉求。
换位思考,如果我们自己难受的时候希望被安抚,而得到冷漠以待时,是什么感受?
我们作为成年人,有自我愈合能力还会愈发暴怒,对一个小婴孩儿来说,他要如何处理呢?
大宝小宝小时候睡前是需要哄睡的,我们是抱着安抚。
一个似睡非睡或刚睡着的时候,轻轻放床上,让其他大人躺在他身边陪着,同时大人和孩子的身体要有某个部位的亲密接触,比如手或腿等轻轻碰在一起。
然后我再去抱着安抚另一个。
如果在抱着安抚过程中,两个都想找我,那就轮换着抱一会儿。
这种轮换其实可以采取锦囊里的第二个方法,逐步缩短接手时间。
但其实这种轮换根本换不了两次,如果环境适宜,其中一个很快就能放下了。所以大人真的不必因为惧怕太累而放弃轮换接手。
特别想强调一点的是,书中所谓的让孩子自我安抚,恕我给予一定的容限范围。
我理解的自我安抚,并不是任由他自己睡去,而是到了入睡时间,放下孩子,他能安然睡去就可以了。
哭了轻拍两下,大哭了抱起来安抚两下再放下有什么不可以呢?只要是在一定范围内,应该都是可以接受的。
无论如何,睡眠无论对大人和孩子都很重要。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养成规律睡眠的习惯,而不是圈在条条框框里去限定孩子约束自己。
观察孩子的需求,对照自己的现状,寻找让全家都最舒适的状态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养着一对双胞胎,想要全家一起睡个好觉,其实也是可以的哦~
【后记】
这篇真的挺长的了,但如果你能看到这里,说明你可能真的需要并且想要学习双胞胎睡眠训练方法。
如果你读这篇文章觉得就够了,那就听从自己的内心,去带着全家人一起实现睡眠梦吧。
如果你觉得还有疑惑,需要细节,那么就自行到各大平台去采购《双胞胎睡眠圣经》这本书吧。
分享一个读这本书的小技巧:带着自己的问题去书中找答案,也许读起来会更轻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