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接女儿舞蹈班下课,她絮絮叨叨地跟我讲各种事。
我只做应答,不怎么展开提问。
经过一小段沉默之后。
她突然开了个新话题:妈妈,我觉得Y很像曹操。
Y是我们小区的一个小男孩,大约九岁的样子,爱玩奥特曼卡,个性活泼,人很机灵,鬼心眼也多。
暑假期间,他曾用各种换卡“诡计”,把我家双胞胎中哥哥好看的卡包、卡套和稀有卡片,都“诓”走了。
小孩子之间在玩乐游戏中,也能看出他们各具不同的能力。在一群孩子中,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
有时候我会暗中猜测:他长大后能力一定不弱。
今晚我突然听到女儿在自己展开的新话题中评价他,心中微震。
我问女儿:你是觉得他长得像曹操吗?
女儿答:不是,是他的个性。
我充满好奇:哦?他的个性像曹操?
女儿说:对,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我感觉他也是如此,他多疑,还有一些计谋。
我说:这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你都没怎么跟他一起玩。
女儿说:从他跟我哥一起玩卡片看出来的。
这个小姑娘,虽然偶尔跟哥哥一起玩,但是她不是傻玩,她带着脑子。
她会察言观色,会动脑筋。
而且,她也很爱思考,并且思考的范围很广。
她分析的某个人,某件事,都有猜到的见解,有着与她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稳重。
我想,这跟她平时爱阅读有关。
她是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她就可以自主阅读没有拼音的书,并且喜欢读各种故事书。
最近自己把《中国民间故事》放到书包里,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即使有些细节还不能理解,她依然读得津津有味。
她喜欢读历史类的书,喜欢读民间故事,不喜欢读神话故事类。
她喜欢真实的,不喜欢虚构的。
所以,她犹爱三国。
我说三国的前半部很好看,历史的机遇摆在每个英雄的面前,可是那些有勇无谋或是谋急功近利的人,都纷纷倒在敌人的刀枪之下,最终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一幕落下,一幕又起,每个人英雄出场到落幕的过程,都是那样的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女儿却说,但我觉得后半部分更好看呀,我喜欢看曹操曹丕和孙权之间的斗争,最喜欢看诸葛亮和司马懿斗智商,他们之间更扣人心弦,有趣好玩。
由此看出,女儿比我的阅读要深多了。我还是浮在爽点上,她却深入到故事实质和精神内核上了。
有了比较多的阅读基础,加上深入的思考,她分析的人和事,自然是有些道理依据的。
所以,那个叫Y的男孩,被她分析说像曹操,也是很正常的了。
由此可见,孩子的阅读启蒙,真的非常重要。
但我仍觉得,作为一个家长,我做得真的太少了。妹妹有了阅读启蒙基础,但是给她拓展的还太少,她有了如此良好的基础,应该继续加宽加广。
而在哥哥身上,我的挫败感更重,看到他对书没有兴趣和耐心,我就深深自责。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当妈的,要加油。